在牙科治療中,根管治療即俗稱抽神經,一直是處理牙髓感染,與劇烈牙痛之重要方式。隨著牙科儀器之進步,顯微根管治療(Microscopic Endodontic Treatment)已成為現代根管療程新標準,可以提供成功率與保存真牙的機會。
顯微根管治療是什麼?比傳統更進化的根管療法

顯微根管治療(Microscopic Endodontic Treatment)是一種比傳統根管治療更精密、精確的進階療程。與傳統根管治療主要仰賴肉眼或放大鏡操作不同,顯微根管治療是透過牙科專用顯微鏡進行,能提供最高達 25倍以上放大倍率的視野,讓醫師能夠清楚觀察牙齒內部極其細微的結構,包含:
- 根管裂縫
- 顯微鈣化(如鈣化阻塞)
- 異常分岔根管或細小支管
- 根尖病灶殘留感染源
這些在傳統治療中往往難以發現的問題,透過顯微鏡輔助可以被準確定位並妥善處理,有效提高治療品質與成功率。

顯微根管治療與傳統根管有何不同?
項目 | 傳統根管治療 | 顯微根管治療 |
視野工具 | 肉眼/放大鏡輔助 | 牙科手術顯微鏡(放大10~25倍以上) |
視野精細度 | 視線較窄,肉眼判斷 | 視野更佳,可看清楚細節 |
治療精準度 | 依醫師經驗操作為主,易有漏根或清除不完全的風險 | 高倍放大可精準定位病灶,提高根管清創完整性與封填成功率 |
適應症範圍 | 一般牙髓感染、發炎 | ● 根管裂縫 ● 顯微鈣化(如鈣化阻塞) ● 異常分岔根管或細小支管 ● 根尖病灶殘留感染源 |
治療成功率 | 成功率較低 約80%左右 | 成功率較高 約90%以上 |
治療費 | 健保有部分給付 | 非健保給付,需自費 |
為什麼需要顯微根管治療?

有些患者在接受過根管治療後,依然會出現持續的牙痛、膿包或咬合痛等症狀,這通常是由於根管內仍有殘留的感染或未完全清除的細菌所引起。顯微根管治療能夠深入根管內,精確發現這些隱藏的感染源,進行進一步的清理和治療,從而解決症狀並延長牙齒的使用壽命。
適合顯微根管治療的情況包括:
- 先前根管治療失敗
若曾經接受過根管治療,但仍然出現不適症狀,顯微根管治療可以找出問題的根源並重新治療。 - 根管阻塞或鈣化
當根管因鈣化或結構異常導致難以清除感染時,顯微鏡可以幫助牙醫精確處理。 - 難以定位的附加根管
一些牙齒擁有額外的根管分支,傳統方法難以處理,顯微治療可以準確找到並處理這些隱藏的根管。 - 需要保存高價值牙齒
對於需要保留的重要牙齒,顯微根管治療提供了更高的成功率,避免拔牙的風險。
顯微根管的優勢
- 高成功率與低復發率
顯微鏡幫助牙醫精準清除根管內的感染,並進行密合封填,顯著降低治療後復發的機會。 - 保牙率提高
顯微治療能夠精確去除感染組織,保護更多健康的牙齒結構,減少拔牙機會。 - 術後舒適度提高
更徹底的治療能減少術後疼痛與不適,改善患者的療效體驗。 - 適應範圍廣泛
能夠處理各種複雜和高難度的根管問題,對許多患者來說,是保住真牙的最佳選擇。
顯微根管治療流程

- X 光與電腦斷層評估
初步通過影像學檢查來了解牙齒的狀況與根管形態,為治療做準備 - 施打局部麻醉
施打適量的局部麻醉,降低療程的不適感 - 隔離與開髓
使用橡皮障隔離治療區域,避免唾液或細菌進入根管內 - 顯微鏡操作
透過顯微鏡進行治療,清除牙髓壞死組織,處理感染源,並確保根管的清潔 - 根管填充
使用高品質的根管填充材料,密封根管,防止再度感染 - 術後修復
大多數情況下,根管治療後需要進行牙冠修復,以加強牙齒的結構並保護牙齒
顯微根管治療注意事項

顯微根管治療是提升根管治療成功率的先進技術,透過高倍率顯微鏡清楚觀察牙根細節,讓治療更精準安全。療程前後仍有許多細節需注意,確保療效與牙齒健康長久維持。
治療前須知
- 病史與用藥告知
請如實告知是否有心臟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骨鬆、懷孕、服用抗凝血劑、長期用藥等狀況,讓醫師能提前規劃合適的治療方案。 - X 光或電腦斷層檢查不可少
顯微根管治療需要依賴影像診斷牙齒內部結構,包括根管數量、形態、是否鈣化、是否有潛在病灶。 - 充分了解療程內容與費用
顯微根管多屬自費療程,且視病灶難易度費用有所差異,建議事先與診所確認療程次數、時間與費用。 - 預約時段建議避開重要行程
初次治療時間可能較長,尤其在處理高難度根管(如鈣化、彎曲、再治療)時,建議當日避免安排重要會議或活動,減少壓力。
治療中配合事項
- 保持靜止、配合開口
顯微根管需要極高的操作穩定度,請盡量保持穩定、避免突然移動,有任何不適可舉手示意。 - 使用橡皮障為標準流程
橡皮障能隔離治療區域、避免唾液汙染、提升治療安全性,也防止器械掉入喉嚨,是根管治療的基本設備。 - 療程中可能分次進行
若感染嚴重或根管結構複雜,可能需分為2-3次療程,第一次清創、後續封填與修復,請遵照醫師安排回診。 - 治療過程可能會有輕微壓力感
過程中若感覺到些許壓力、酸脹屬正常現象,通常不會有明顯疼痛,若有不適請立即告知醫師。
顯微根管後續照護建議
- 當日避免咀嚼該側牙齒
治療後的牙齒可能尚未完全修復,當日避免咀嚼或啃咬堅硬食物,避免牙齒裂開或造成暫時性不適。 - 多數需搭配牙冠重建
治療後的牙齒因結構較脆弱,需裝上牙冠保護牙根,避免未來斷裂或再次感染,請依照醫師安排完成牙冠製作。 - 按時回診追蹤
即使治療結束,仍需定期拍片追蹤根尖修復情況。部分案例可能需 3~6 個月回診確認癒合狀況。 - 避免刺激物與過熱食物
術後一週內,請盡量避免過熱、過冷、過甜的食物與飲料,以免刺激尚未穩定的牙齒與牙齦。
注意異常反應
- 治療後持續性劇烈疼痛
輕微不適為正常,但若疼痛加劇、無法進食,甚至影響睡眠,需立即回診檢查是否有異常感染或膿腫。 - 咬合疼痛加劇或牙齒浮動感
可能是根管內仍有殘留感染或咬合高度不當,請勿自行調整,盡快回診。 - 臉部紅腫、發燒或膿包形成
這些可能代表牙根仍有感染源未清除,須重新清創或進行根尖手術處理。 - 臨時填補物掉落或牙體碎裂
若未及時裝冠,臨時填補材料可能鬆脫,導致細菌再次入侵或牙齒破裂,請儘速就醫補強。 - 若有出現異狀,請速回診
找對醫師很重要!泰豐牙醫顯微根管治療有多年經驗
泰豐牙醫診所擁有臨床經驗豐富的顯微根管專科醫師在診服務,並配備國際級顯微鏡與根管專用儀器,適合處理一般根管無法處理的複雜案例。從初步診斷到術後照護,我們以高成功率、低侵入性的方式,幫助患者保留原牙、遠離拔牙風險。
顯微根管治療常見問題 Q&A

泰豐牙醫診所以下整理了顯微根管治療常見問題
顯微根管治療會痛嗎?
治療前會施打局部麻醉,整個過程中幾乎無明顯疼痛,若有需要,醫師治療過程會給付藥物配合使用。
需要做幾次及每次療程時間?
多數可在2至3次療程內完成,視牙齒狀況而定,但後續仍需安排回診追蹤牙齒復原狀況;主要治療時療程時間約1小時,後續回診追蹤約15至30分鐘。
費用比一般根管貴嗎?
是的,因需使用顯微鏡與特殊器械是健保不給付項目,但我們相信保留自己的牙齒價值遠高於費用。
顯微根管治療和傳統抽神經有什麼不同?
顯微根管治療是傳統抽神經的「進化升級版」,最大差異在於視野與精準度。
顯微根管治療則是透過牙科手術顯微鏡,提供10~25倍以上放大視野,讓醫師能清楚看見牙齒內部最細微的構造
👉這讓治療能夠更精準、更徹底,大幅降低復發率、提升保存自然牙的成功機率,尤其適合高難度或曾治療失敗的病例。
什麼情況下需要做顯微根管治療?
以下幾種情況非常適合考慮顯微根管治療:
-根管再治療:曾抽神經但仍反覆發炎、牙痛或牙齦膿包。
-根管結構複雜:如彎曲、鈣化、找不到根管通道。
-有異物需移除:例如器械斷針或填充物超出根尖。
-想保留高價值牙齒:如門牙、前磨牙等功能與美觀重要牙齒。
-醫師建議風險較高:遇到困難案例時,使用顯微鏡可提高手術精準度與成功率。
顯微根管治療有什麼特別注意事項?
–治療前:請如實告知病史與用藥狀況,並配合進行X光或斷層掃描。顯微根管為自費療程,建議事先了解費用與療程安排。
–治療中:需全程配戴橡皮障並保持張口穩定,部分困難案例可能需分次完成。
–治療後:當日避免使用治療側咀嚼,並配合製作牙冠。若有持續疼痛、腫脹或異常發燒,請儘速回診。
顯微根管治療可以請保險嗎?
原則上,健保僅給付一般根管治療費用,但顯微根管治療屬於「自費醫療項目」,因此健保不予給付。不過,若您有購買牙科相關的醫療險或實支實付保險,則有機會申請理賠,但是否理賠需視保單條款與診斷書內容而定。
早期診斷與精準治療,是保留真牙的關鍵!
若您曾做過根管治療,卻仍出現疼痛、腫脹或持續不適,顯微根管治療可能是更有效的選擇。透過高倍率顯微鏡與精密儀器,能深入清除微細病灶,提升成功率,避免拔牙、保留真牙。
為什麼選擇泰豐牙醫?
- 專業顯微根管醫師,團隊合作,臨床經驗豐富
- 配備國際級顯微鏡與德國精密設備
- 治療流程透明、舒適,關注每一位患者的感受
- 桃園八德地區信賴度高、口碑佳的數位牙科診所
延伸閱讀: